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9-11 来源:本站
校际携手共筑科学教育新图景 专家引领擘画未来研究新方向
——南邮分校与八卦洲中心小学科学学科结对签约仪式
暨吕林海教授专题培训会成功举行
近日,一场旨在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校际合作活动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隆重举行。该校与八卦洲中心小学正式签署科学学科结对协议,并特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作专题学术讲座,为两校未来的合作研究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南京市教研室、栖霞区教育局、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领导、专家及两校科学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两校校长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此次结对合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他们一致认为,此次合作是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科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水平的重要契机。随后,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褚夫梅老师详细阐述了两校基于前期沟通所拟定的初期合作计划,勾勒出合作的初步框架与愿景。在与会领导、专家和全体教师的共同见证下,两校代表正式签署了结对合作协议,标志着合作项目的全面启动。
协议的签署是合作的起点,而清晰的学术引领则是项目行稳致远的关键。签约仪式后,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为全体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历时两个多小时、内容丰盈、见解深邃的专题学术讲座,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吕林海教授以《面向未来:科学教育的研究方向与路径探索》为题,基于国际学习科学前沿理论与国内科学教育现实需求,为两校合作项目提供了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学术指导。他指出,未来的科学教育研究应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特别是科学思维的深度锻造。
吕教授重点阐释了五个核心研究方向:
第一,聚焦科学思维培养。他强调,批判性思维、科学直觉与发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他建议两校教师在小班化教学的有利条件下,设计更有利于激发个体探究欲望和思维碰撞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显性化与深化。
第二,深耕农业生态科学教育探索。吕教授特别指出,八卦洲中心小学独具特色的农业科普基地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教育路子的“天然实验室”。他鼓励两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共同开发并实施以农业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PBL),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和生态观察中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热爱科学。
第三,开展课例与课堂对话的实证研究。吕教授提倡运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科学课堂进行“显微镜”式的观察与分析。他建议合作团队深入课堂,录制并转录师生对话,通过精细的话语分析,揭示学生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节点、思维发展的路径以及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从而反哺教学实践,提升课堂质量。
第四,拓宽国际视野,借鉴学习科学成果。他提醒研究团队要持续关注国际上关于科学学习环境设计、认知与学习的最新研究,汲取先进理念,并立足本土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确保研究方向与国际同步且兼具本土特色。
第五,深化科学解释能力研究。吕教授提出,可以围绕“科学解释能力”这一关键素养开展深度研究。他建议团队做好扎实的文献综述,并尝试提出如“对话性解释”等教学主张,即在师生、生生的多元对话中,引导学生学会提出主张、寻找证据、进行逻辑推理,从而系统构建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和高阶思维素养。
为实现这些研究愿景,吕教授也对合作活动的安排提出了建议。他强调,教研活动应摒弃形式主义,根据研究团队的成熟度逐步推进,注重活动质量而非数量,可适时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他充分肯定了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对项目的支持,希望发展中心能持续跟进,引导团队聚焦“真问题”,开展“长周期、持续性”的行动研究,最终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模式,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科学教育提供示范。
吕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又紧接地气,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路径指引,为两校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教育研究殿堂的大门,引发了大家的深度共鸣与思考。
讲座结束后,南京市教研室杨健主任、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明红校长分别从市、区层面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对两校结对合作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研究寄予厚望。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正式拉开了南邮分校与八卦洲中心小学深度合作的序幕,更通过顶尖专家的学术引领,为合作项目规划了清晰的、高水平的研究蓝图。两校教师纷纷表示,将珍惜此次合作机遇,在专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力求在科学教育的田野里结出丰硕的果实,共同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