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 发布时间: 2025-10-28 来源:本站
10月28日上午,附中仙小南邮分校语文组以“学思课堂背景下协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探索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主题讲座、现场点评三个版块,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共研的平台。
《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经典课文,以生动语言描绘了黄山 “仙桃石”“猴子观海” 等形态各异的奇石景观,展现黄山之奇,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文本。
课堂伊始,张吉老师以“大美中国行”为创意主线,巧妙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以情景导入,带领学生从鹳雀楼、庐山过渡到黄山,聚焦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重点赏析“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借助关键词解析、图片辅助,让学生感受奇石的有趣与神奇。同时,课堂还安排生字教学,指导书写 “仙、形、状”,并通过板书梳理奇石名称。整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黄山风光的向往和对大自然魅力的赞叹。


张娟老师就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解读和对张吉老师上课思路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讲座。张娟老师指出,二上语文第四单元以“家乡”为主题,含《古诗二首》《黄山奇石》等四篇课文,展现祖国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爱自然与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意思”,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围绕“我为家乡来代言”开展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情感认同。学习目标涵盖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写留言条等多方面。就张吉老师教授《黄山奇石》这一课,张娟老师认为,张吉老师先分析教材,明确其写景散文特质与教学价值;结合低年级学情,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目标分三维,聚焦识字写字与朗读感悟。教学过程设四环节:情境导入联结旧知引兴趣,初读课文正音感知内容,精读赏石借图文与关键词品奇石之“奇”,写字巩固落实基础。

胥树婷老师认为,在学思课堂背景下,张老师《黄山奇石》一课亮点突出。教学贴合低年级认知,以情境串联,识字写字结合字理语境,如析“闻”“仙”字形助理解;朗读指导梯度分明,抓关键词促感悟;情感引导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向往。课中关键词品读精准,可作协同讨论支点,直观板书也为协同成果整合助力。不过,当前课堂多为师生互动,缺乏小组讨论等深度协同形式,胥老师建议后续可设计“找奇石特点”“取奇石名字”等小组活动,进一步深化协同式学习。
孙源婕老师在评析《黄山奇石》一课时,指出张老师的课堂呈现三大鲜明亮点。其一,朗读示范优质,张老师以正确流畅、饱含情感且富有情境感的语言范读,为学生搭建感知文本的桥梁,帮助学生初步走进黄山奇石的世界;其二,朗读形式丰富,通过多样朗读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以读促悟,使学生深度沉浸于黄山奇石的 “奇” 与 “趣” 中;其三,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助力学生发展想象与观察能力,让思维在感受奇石魅力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卢主任针对低年段语文教学特性提出核心建议:课堂需践行 “少提问、多示范” 原则,将朗读教学作为重点,通过细致教授停顿、语气等朗读技巧,引导学生反复读、精准读,以读入文、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沉浸式朗读中感知文本内涵。
王主任则从课标要求与学生学情双维度补充:一方面明确朗读是低年段学生积累语言、理解内容的关键路径,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强调需落实课标中字词教学目标,并紧扣《黄山奇石》“奇” 的形态特点与 “趣” 的表达风格展开教学,助力学生在字词学习与朗读实践中,深度领略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

此次教学研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一次集中赋能。附中仙小南邮分校语文组将继续以“学思课堂”为核心,开展更多常态化、深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拍照:肖晓
撰稿:安琼
一级审核:吴莹
二级审核:王寰
三级审核:高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