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 发布时间: 2025-10-09 来源:本站
为深化数学教师对“数量关系”教学的理解,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10月9日,中段数学组开展“拆解‘数量’脉络,深研‘数量’逻辑”主题理论分享会,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本次分享。

分享会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第一板块聚焦新教材分析,系统梳理了教材中数量关系的编排逻辑。新教材紧扣运算意义,将简单数量关系划分为相并、相差、份总、倍数四类,对应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基本含义。同时,教材按照“积累经验—概括关系—运用模型”的阶段逐步推进,从低年级依托运算意义解决基础问题,到中高年级总结加法、乘法数量关系模型,最终实现模型变式与综合运用,且在三至五年级分阶段强化数量关系分析教学,适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第二板块深入解读课标中“数量关系”的价值意蕴与教学策略。从课标发展历程来看,“数量关系”从最初的“应用题”单独主题,到2011年版课标分散融入各领域,再到2022年版课标成为独立学习主题,凸显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2022年版课标明确“数量关系”需通过符号表达数量规律,核心在于构建加法与乘法两大模型。基于此,分享会提出四大教学策略:创设多元化问题情境,借助故事、绘本等手段帮助学生把握数量关系本质;利用直观图形,通过示意图、列表、线段图等将抽象关系具象化;重视问题基本结构分析,通过补题、改题、编题深化学生对条件与问题关联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具体事件—情境问题—情境模型—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板块展示跨学科典型案例“一起来解决问题吧”。该案例以“总量 = 分量 + 分量”加法模型为核心,衔接一年级与三年级知识,实现低段到中段的知识过渡。教学中融合数学、语文、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多学科能力培养,通过“用手势表示数学故事”“找找‘差不多’”“改造数学信息”“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四大任务,让学生在具象化操作与协作探究中,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归纳表达、化繁为简等学习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与应用信心。

此次理论分享会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数量关系”教学思路与实践路径。后续,数学组将结合分享内容,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推动“数量关系”教学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撰稿拍摄:李蓉菁
一级审核:李蓉菁
二级审核:林佳艺
三级审核:高克艳